您的位置 : 闲鱼文学网 > 都市 > 李景华店主

更新时间:2023-09-14 09:03:03

李景华店主

李景华店主 侠名 著

连载中 李景华店主

李景华店主是作者侠名成名小说作品中的主人翁,这本小说以巧思支撑的短篇小说,内容很是有趣,简练生动,极富韵味。内容主要讲述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北京市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富室大户被盗案。住在东安门内南池子的政府某秘书长的寓所被盗,失物中有一件是明代古物--铜炉。

精彩章节试读:

住在西城石老娘胡同的三四方面军团某秘书的家也进了窃贼,被窃物品中也有一座明代的铜炉。

两家大员都向北京地方警探机关追赃索贼。

地方机关上司把缉捕盗犯的任务交给侦缉队。

勒令限期破案。

侦缉队派出大批精干侦探,四处访查侦缉,可是,过了半个多月,还是没有一点头绪。

这时,正是东城隆福寺庙会的日子。

根据以往经验,热闹场所往往能发现一些线索,一个侦探便随着人群来到了隆福寺。

他在庙会上看到有一个专门给瓶、炉配制架座的摊子,正待过去,那儿却传来一阵争吵声。

侦探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去察看,原来是一个衣履整洁的中年人,正在跟工匠争吵。

中年人气势汹汹地嚷着:“上次约好在这次庙会交货,现在为什么拖延不交?耽误了我的事情,你负得了责吗?'而匠人反驳道:“什么约定?我根本没答应。

”“难道你想抵赖不成?”那个中年人说着便要挥拳打人。

侦探见状立刻上前,装作游人向两边劝解:“有话好说,有话好说。

”把两人拉开后,侦探故作关切地问道:“这位大哥贵姓?从哪里来?为什么事在此争吵?”中年人仍然怒气冲冲地说道:“我姓李,直隶涿县人,一直住在北京。

我家有一件铜炉,上次庙会,让这位匠人给我配一个楠木架座,他答应这次庙会做成交付。

可是,今天来他却说不给做了,说话不算数,所以气得我和他争吵起来。

”“根本就没那么回事!”中年人刚说完,那位匠人便气愤地接着说:“前次庙会他曾来托我做一个铜炉架子,我给他做好了一个,当时他就已经拿去了。

后来,他又来要求我再制一个架子。

说要与上次的那个架子配对,要求完全一样,不能有半点出入。

我当即让他把铜炉拿来,他又不肯,我又让他把前次制的架子拿来比照,他也不拿,非让我在心里估摸上次制的架子的大小和式样来制作。

您想,这哪成啊?你就是有再高明的技巧,也没法不照样子制出两件完全一样的东西来啊!所以,上回庙会的约定,只是他自己说说而已,我根本就没答应。

”侦探又向两人询问了铜炉和木架的大小、式样。

根据他们所说的大小式样来看,侦探判定这铜炉正是两家大户所报失窃的铜炉。

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劝解道:“这位大哥,人家匠人说的有道理,不照样子,怎能做得合适呢?我看您还是把铜炉拿来,让他照样再制个架子,如果他再要不做,那就是他的不是了。

对吗?”又转向匠人道:“我看师傅您再跟他约个日子,让他到时来取。

都是在外混饭吃的人,彼此谅解一下就过去了,行不行啊?'两人的气也慢慢地消了。

侦探又问中年人:“您那铜炉在哪儿呢?什么时候能拿来啊?给这位师傅一个话儿,好让他尽快给您做架子。

”· “……啊……噢……行,行……”这个中年人“哼哈”半天,也没说出什么时候把铜炉拿来。

这就更增加了侦探对他的怀疑。

中年人走出了庙会。

侦探考虑到自己已跟他打过交道,不便跟踪,所以假装蹓跶,出了庙会后,立即往东走到大街上,再向南拐。

侦缉分队就驻扎在西头的巷子里。

侦探疾步跑回队里,叫了几个侦探跟他出来。

他们刚走出巷口,正好看见刚才吵架的那个中年人穿过巷口往南走去。

侦探指着中年人的背影悄声对同伙说:“就是他!快跟上去!”同伙们立刻跟上去,紧随不舍。

中年人穿街过巷,来到正阳门外,进入了一条狭窄小巷的一个小店中。

几个侦探就埋伏在小店外面,可是,一直等到半夜,也没见人出来。

他们只好先回队去。

第二天天不亮,侦探们又出城来到那小店外面守候。

不一会儿店门开了,出来的正是那姓李的中年人。

侦探们再次跟踪。

中年人出小巷,上大街,登上一辆开往城里的公共汽车,到北新桥下了车,又往北走,穿过几条街巷,来到安定门大街。

侦探见中年人走进一家旧货店,找到店主,两人低声说话。

侦探屏息细听,可是一点也听不见,于是一个侦探假装顾客步入店中,一边察看橱柜中陈列的旧货,一 边 侧 耳探听。

听见店主对中年人说:“头一次那件货已经卖了;二次这货也有了买主了,不过他要得到原座架才肯成交。

所以,你要赶紧把架子拿来,就能卖一个大价;如不按时拿架来,恐怕会失去机会。

”中年人说:“你先把铜炉给我,我拿回去有点急用'“拿回去?你要把铜炉拿回去的话,那咱们头一次成交时我付给你的钱,你得还给我。

”中年人急得脸红脖子粗,声音也大了:“你快把铜炉给我,我有急用。

待会儿我就把上回收的钱退还给你,或者我还把铜炉拿回来,还得托您给我卖掉呢!”“不行,就这么随便拿回去可不行!”店主不住地摇头,执意不肯。

中年人急得和店主争执不休,但店主丝毫也不让步,中年人百般无奈,愤愤地离去了。

见中年人走了,侦探上前询问店主:“刚才您俩吵什么啊?”“啊,没什么,没什么。

”店主只是摇头。

“我们是侦缉队的。

”见店主坚持不肯说,侦探掏出了随身携带的侦探证,说道:“今天是专为查取一件盗案的赃物而来的。

你若是能说出实情,我们决不追究你的责任,不然的话,就请跟我到队里走一趟,到那时,是祸是福可就难说了。

怎么样?”店主知道再隐藏不住了,便说出了事情的经过:“刚才那个人叫李景华,本来我并不认识。

半个月前,他拿着一个铜炉来寄卖,并说:'还有一个楠木细架,因携带不便,所以没拿来,先把炉拿来给你看看。

’我仔细查看,判定这是明朝宣德年间(明宣宗时)制作的铜炉,它全身泡浆,质地优良,看得出是件珍品;如果再安上木架,一定能卖个大价,我就让他把架座一块拿来再议价。

他便拿着铜炉回去了。

过了几天他又来了,拿来的炉架和铜炉 倒 是 挺吻合,架子看起来挺新,好象是新配的,不过一般外行人不细细看也不一定看得出来,因此我也没计较,跟他议定价格后付了钱,他留下铜炉和架子就走了。

第二天,他又拿来一个铜炉要求寄售,我一看与前一个铜炉完全一样,分毫不差,也是明朝宣德年间的制品,就问他:'有座架吗?’他说:'有。

’我说:'你把座架拿来,再一块儿议价吧。

’他说:'我有点急需,想把这铜炉暂时存放在贵店,你先借我二十元钱,待我拿来座架后,再另行议价,行吗?'我答应了他,给了他二十元,他就回去了。

今天,他又来了,他说:'真不凑巧,我的铜炉架子存放在一个邻居处托他保管,可他锁上门外出了,所以我一时无法拿来。

现在有人愿出一定价钱,单买一个铜炉,因此劳驾您把我存在您这儿的铜炉先还给我,我赶紧把它卖了,卖得钱立刻来还您那二十元。

’我对他说:'头一回那炉已卖了,这回的炉也有了买主了,你赶紧把架拿来,能卖一大价钱,否则,恐怕会错过好机会了。

倘若你要把这炉拿走,那上次付给你的二十元钱你得还回来。

’其实,头一回的铜炉还没卖出去,我故意骗他说已卖了,是想激他,让他把第二个铜炉仍留在这儿,免得落入他人之手。

”听完店主这一席话,侦探说道:“老板,把您这两个铜炉带上,跟我到队里去一趟吧,对证完了就让您回来。

”“哎哟,我可不去。

”店主惶恐地说。

“别害怕,不会牵累您的。

另外,头一回收铜炉您付的钱,和第二回给的二十元钱,一定想法还给您,您就去一趟吧。

”店主这才带上铜炉跟随侦探一起来到队里。

探长听完报告,立即派人传来两家失主辨认失物。

经辨认,两件铜炉均是他们家丢的。

侦探们马不停蹄,奔赴正阳门外某小店缉捕李景华,可是,晚了一步,李景华已经离店走了。

此后,由认识李景华的两名侦探每天出去,四处巡行、访查、寻觅、追捕李景华。

一天,两名侦探巡行来到天桥附近,正准备分手,忽然看见前方远远走来一个中年人,仔细一看,正是追捕已久的李景华。

两名侦探互相看了看,会意地点点头,他俩估计一下距离,离李景华还有大约半里远,为了不致引起李景华的怀疑而惊跑,两人装作不认识李景华的样子,继续随便地向前走着。

可是,走了不几步,李景华已经认出迎面而来的两人中有一个就是在隆福寺庙会中“调解”纠纷的“游人”。

立刻觉得不妙,便突然来了个急转身,往相反方向飞奔而去。

两个侦探眼看快进网的鱼要溜,岂能放松,便拔脚追赶上去。

李景华跑到永定门,两名侦探也追到永定门,李景华跑到大红门,两个侦探又追到大红门。

这时,两名侦探已经累得气喘吁吁,李景华却越跑越远,眼看又要被逃脱了,正在这时,他们看见有几个便衣宪兵从远处迎面走来,于是,高声喊道:“前面逃跑的那个家伙是个贼,快把他截住!快!快!”听到喊声,宪兵也认出了侦探,立刻上前截住李景华,七手八脚地把他绑了起来。

侦探把李景华押回队里,一经审讯,李景华立刻供认了几次盗窃作案的事实。

更多免费章节阅读推荐: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